党员风采:在平凡的岗位中砥砺前行 ——记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娜

日期:2023-11-02阅读:

本站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供稿)杨娜,女,湖南娄底涟源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教授,现任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南海青年名家,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海南省第二十五届“五四青年奖章”。

与“思政课教师”结缘是一场意外,但热爱从未改变。18岁那年,对于未来的职业,杨娜有过很多的想象:驻外翻译、战地记者,再不济就做外贸吧!于是她所有的高考志愿都填写了外语类专业,从西班牙语到法语,从德语到英语……但生活充满了意外与喜感:她在提前批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录取了,成为一名“天选”思政人。得益于良师的指引与教诲,杨娜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不但构建起了对专业的深厚认同,而且埋下了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思政课教师的种子。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硕博阶段她对所学专业精心做了规划,分别选择了与政治教育虽有差异但互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这让她不仅掌握了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能将这些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全属于她自己的知识体系。杨娜在她的求学经历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价值,并对成为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

师道传承,育人为先

教育的真谛在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杨娜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她导师的身影。

2005年,杨娜硕士毕业就成为全国数万思政课教师中的一员。在她离校的时候,硕导陈金龙教授语重心长对她说:“要用心教学,站稳讲台。”从那时起,她始终铭记陈老师的嘱托,坚守教育初心,深耕三尺讲台,一直坚持本科教学,选择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从未因自己“双肩挑”而少上过一节课,总是和大家一样,共同承担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超出额定的3倍-5倍。“三尺讲台”不仅是杨娜的工作,更是她的事业。在她看来,“教学,是大学老师的第一要务,是立身之本,更是职责所在。要对学生负责。”

2008年,杨娜有幸成为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求学期间,老先生总是耳提面命她“要静下心来做研究,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在指导她的论文时,非常地严格。现如今,杨娜和她的导师一样,对学生在科研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既强调研究视野、问题意识,又注重细节,从标点到注释都会锱铢必较。这种严谨求实的学风深刻影响着杨娜和她的学生们。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杨娜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将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出绚丽光彩。她所指导的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学位论文(含学士与硕士)、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近20人次,所指导的本科生近90%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深造。由于她的影响,很多学生选择了中共党史专业,选择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投身教学,传递价值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们沉甸甸的嘱托,也是思政课教师杨娜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作为一名普通的思政“青椒”,杨娜认为思政课教师应成为“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她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关切放在首位,观察并识别学生在思想和理论上的困惑,并据此设计教学专题:“马克思主义还管用吗?”“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进行辨析甄别、过滤净化,不断在回答深层次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身为省级宣讲团的一员,她针对不同的宣讲受众,精心设计了如“青春向党: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专题。内容覆盖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方法论引导等多个维度,真正做到了宣讲的“有的放矢”。她总说“思政课不但要知是什么,还要懂为什么?要懂来龙,也要知去脉。要能弄懂弄清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要形成自己的思政知识体系并构建价值认同。”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堂课,她总会认真研究学情、教情、教材,深挖材料,设计内容。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明白“革命新道路”,她会跟学生“八卦”他们是怎么看待“新”与“旧”?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标准?等等。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懂讲深讲透,她不但研读了相关的论文、著作,而且回到了当时党内文献的本身,做了整整近百页的史料整理与分析:时间表、大事记、时间轴、演进图…….可以说,虽然一堂课是短短的45分钟,但这背后沉淀的是她长时段的投入与学术积累。她对教学始终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总说“我现在最害怕的事是上不好课。因为我不能误人子弟。所以我要好好备课、磨课。教学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为了更好地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与传播,杨娜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既依托新时代琼崖传习所等机构,开展面向大众的普及型理论宣讲;又通过打造读书班、工作坊等平台,针对具体群体开展答疑型宣讲;还借助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开展“融媒体+”理论宣讲。主张用厚重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多样的手段,提升主题教育的针对性与传播效率。打造的《了不起的共产党》短视频系列点击量超亿次,粉丝量超30万,点赞量160余万,湖北、安徽等多地的单位主动联系要求转用。2022年,她被选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海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2023年被授予海南省主题教育“立足岗位、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入微入细  良师益友

教育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达及内心,撼动心灵。而要达及心灵,则需要教育者付出深入细致的努力。“我可喜欢跟我娜姐在一起了!”“娜姐,您为什么理她不理我?我伤心了!”对于杨娜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常表达的情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杨娜从2005年入职以来,就连续担任了12年班主任,即便后来承担了学院的行政工作,也从未间断。她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信息的“八卦集散地”: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爱好、学习状态、恋爱情况、与宿舍同学关系……学生的各类信息她都了如指掌!对家庭困难学生嘘寒问暖并给予经济资助,对爱玩游戏、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采取下任务、定清单、定期汇报的方式督促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杨娜还组织开设了“马粉工作坊”,每周给学生安排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任务,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同于课堂教学,在“马粉工作坊”中,杨娜更多扮演听众的角色,她喜欢边倾听边观察,琢磨学生是否将理论学懂弄通。在组织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她不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还会以身作则涵养学生的品德,培养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强化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娜姐”版的论文“花脸稿”也是杨娜精细入微指导学生的另一个缩影。“一万四千字的论文,上面有1000多处的修改。”“我最怕娜姐给我改论文,那不是文本解剖,是精神吊打,原来我还有那么多的不足和问题。拿到稿子最大的感触是自责”。为了做好做实学生的学术训练,每位学生发表的首篇学术论文都是经杨娜从选题、到框架、再到语句、标点符号手把手指导,经过数次组会讨论、往复打磨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她用自己的智慧与积淀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个学习难题,也鼓励他们学习是一个努力穿越与攀升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也不宜妄自菲薄。细致的学术指导使学生明白“娜姐是在授人以渔”“娜姐很严,但一点都不凶,相反她很温暖。她做的每件事都会让你很努力去跟进。”

“我们的组会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这是杨娜在开组会时不断传导的价值观。在她的组会里面,本硕博一体推动,齐头并进,博士生带硕士生,硕士生带本科生。她的学生最深刻的感触是“跟着工作坊年年滚动,从大一到大四,我也从学术小白变成了有思考深度与广度的学长了。”“在组会里面,你也不用害怕。因为娜姐会自带节奏,她那魔性悦耳的笑声会自然消解你的紧张。同时,你也来不及害怕。因为冷不丁,她也就会问你‘某某,你怎么看?’你就把她当成你的朋友就好了!”

每当被人问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在学生身上投入那么多时间?”杨娜的回答道“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呀!为什么要力量支撑?”是的!在平凡的岗位上,更需要秉持的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做分内之事,做该做之事,做应做之事。


(编辑:郭孝伟 王一钦)